一,陰離子聚丙烯酰胺聚合過程的基本原理
丙烯酰胺單體在催化劑的作用下,發(fā)生的聚合反應。在這種特定過程中,聚合反應包括兩步:第一步,氧化-還原體系催化劑釋放自由越基;第二步,偶氮類催化劑在熱活化作用下釋入自由基。
溶液呈堿性,pam因為Na2CO3,國內外生產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工藝技術的比較系二元堿,NaOH用于調節(jié)pH值。
CO23- +H2O→HCO3- +OH- pKa=10.2
HCO3- +H2O→H2CO3+OH- →CO2+OH-+H2O pKa=6.4
由于設定的pH值為12.3,CO23-簇占優(yōu),水解反應通過酸堿反應及重排反應進行。
因此產生同樣摩爾數(shù)的NH3及一半摩爾數(shù)的CO2。由于有氣體放出,在釋放出一部分氣體之前膠體體積將膨脹2.5倍,
30min后膠體的體積為初始體積的1.2倍。兩種催化體系如下。
氧化-還原休系引發(fā):
S2O28- + 2e- →2SO24-
HOCH2SO2Na→NaHSO4+HCHO
2NaHSO2→Na2S2O3+H2O
2S2O23- →S4O24- + 2e-
最終反應方程:
2S2O28- + 2S2O23- →2SO24- +2S25-
偶氮分解:
二,陰離子聚丙烯酰胺聚合過程中的物料平衡

序號 | 項目 | 操作指標 | 備注 | ||||
流量(m3/h) | 溫度(℃) | 壓力(Mpa) | 深度 | pH值 | |||
1 | 溶解罐 | 18 | 12.3 | 12000kg | |||
AM | 20 | 15-25 | 50% | 6000kg | |||
Na2CO3 | 20 | 30-40 | 20% | 2800kg | |||
NaOH | 0.3 | 30% | 12kg | ||||
脫鹽水DMW | 20 | 15-25 | 3200kg | ||||
2 | 反應器 | 90 | 溫度為聚合完 | ||||
N2 | 1.6-2.0 | 99.997 | 順序3 | ||||
OLUB212 | 噴入順序1 | ||||||
溶解罐溶液 | 12.3 | 12038kg順序2 | |||||
AZDN量 | 12kg順序4 | ||||||
過硫酸銨 | 0.18kg順序6 | ||||||
NaFS量 | 0.18kg順序7 | ||||||
甲酸鈉 | 1.8kg順序5 | ||||||
熟化時間 | 3h | ||||||
三,丙烯酰胺聚合工藝流程
丙烯酰胺聚合是在溶解罐中配制好AM,Na2CO3,pamNaOH水溶液,輸送到聚合反應器中,吹氮并加入引發(fā)劑,鏈轉移劑等,使AM聚合成PAM并充分水解完成生產聚丙烯酰胺的主要過程。工藝流程見圖3-18。
四,聚丙烯酰胺的催化劑
中分催化別
(1)偶氮二異丁腈(AZDN);
(2)次磷酸鈉(HYPO);
(3)過硫酸銨(PER);
(4)硫酸銅(CuSO4);
(5)甲醛和次硫酸氫鈉(NaFS);
(6)乙二銨四乙酸鈉(EDTA)。高分催化劑
(1)偶氮二異戊睛(V65-10);
(2)氮三胺(PA-5);
(3)過氧化氫叔丁基(TBHP);
(4)硫酸銅(CuSO4);
(5)甲醛和次硫酸氫鈉(NaFS);
(6)乙二胺四乙酸鈉(EDT-A)。
五,陰離子聚丙烯酰胺生產過程操作步驟
溶解罐溫度
工藝上將溶解罐溫度控制在18℃左右。高于18℃溶液易聚合;低于17℃,碳酸鈉將在盤管上析出。
調節(jié)方法:控制溫度高于18℃,溶解罐由制冷系統(tǒng)的循環(huán)冷卻水(5-10℃)冷卻至固定的聚合溫度(18℃),在出現(xiàn)冷卻溫度比設定溫度低的情況時,pam可用同一盤管對罐再加熱。用電加熱水罐供熱水。溶解罐pH值
工藝上控制溶解罐pH值在12.3左右,pH值較高可使Na2CO3,國內外生產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工藝技術的比較穩(wěn)定并有利于水解反應進行。
調節(jié)方法:一般AM與Na2CO3溶液混合完后pH值為10.9-11.8,用NaOH(30%)逐漸把pH值調到12.3,pH值高于12.3可用H2SO4(95.1%)調回。反應器加料量
工藝上反應器加料量控制在12100kg左右,多于12100kg在聚合時體積膨脹將溢出反應器。通N2時間
工藝上控制通N2的時間在40-60min之間,一般為40min,通N2時間低于40min,氧含量不低于0.3mg/L,阻聚。
開始進料5min后,聚丙烯酰胺,pam,陰離子聚丙烯酰胺,非離子聚丙烯酰胺,陽離子聚丙烯酰胺--鞏義市泰和水處理材料有限公司將與30m1脫鹽水和一些Span20均勻混合的偶氮催化劑AZDN從儲罐中,用壓縮空氣打入反應器,其加入量約為12kg。
吹氮開始30min,從甲酸鈉儲罐中向反應器加入1.8kg的甲酸鈉(一種鏈轉移劑),其溶液供料管線回路在回流穩(wěn)壓閥的作用下保持恒壓,通過DCS系統(tǒng)控制(用電磁流量計計量其加入量能夠更準確)。引發(fā)劑,鏈轉移劑加入量及順序
這是聚合最重要的控制指標。
停止吹氮前5min,將軟化劑過硫酸銨(NH4)2S2O8 0.18kg加入反應器中,2min后加入0.18kg甲醛和次硫酸氫鈉(NaFS),其操作方法與甲酸鈉相同,過硫酸銨經流最計計量,由泵從儲罐中打入反應器。NaFS經流量計計量后,由泵從儲罐打入反應器。
NaFS加入后2min停止吹N2,即反應逐漸開始,溫度逐漸開始,在此過程中,由于水解反應速度加快會產生大量NH3和CO2,膠體體積會膨脹為原體積的2.5倍,大約30min聚合反應完成,此時溫度為90℃左右,但水解反應仍在進行,為了增加產品的水解度,膠體需在反應器內熟化3h,然后進入預研磨階段。聚合反應過程是否正常,可以通過溫度記錄曲線比較各段的溫度變化來判定。反應溫度
溫度對聚合反應也是一個關鍵參數(shù),聚合溫度設定約為18℃(該溫度可按原料的配方及所需產品的相對分子質量不同進行調整)各組分混合后的溫度為18-25℃,此冷卻過程由制冷系統(tǒng)完成,冷卻水溫度為2-10℃,由泵注入溶解罐夾套盤管,由溫度控制器控制冷卻水閥門。如果由于裝置暫停或設備誤操作,出現(xiàn)冷卻溫度比設定溫度低時,也可用夾大盤管對溶解罐進行加熱。熱水來自熱水儲罐,由泵打入。預研磨,造粒
反應器中的膠體傾倒在預研磨機中的過程由DCS系統(tǒng)控制,開蓋后由液壓系統(tǒng)將反應器緩慢傾倒,膠體沿潤滑后的聚丙烯壁滑下,并靠重力作用由橫梁刀切成3塊,此時膠體溫度約為90℃,其過程如下:由升降器將反應器蓋打開,啟動液壓泵由液壓罐將反應器緩慢傾斜,使膠體倒入預研磨機中,預研磨機內有6個平行切割螺桿,切割螺桿將膠體切碎并壓入進料螺桿中(進料螺桿與切割螺桿垂直),然后由進料螺桿將膠體送入螺桿計量泵計量后,送入造粒機中,計量的速度及切割機內的膠體通量由手動調節(jié),在此過程中,為使切割容易,特別是對于低,中相對分子質量的聚合物需向膠體上噴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劑,可使黏性膠粒保持自由流動狀態(tài),這種溶液由泵從儲罐手工操作打入預研磨機中,其加入量由連接在DCS系統(tǒng)上的計時器控制,加入量為5L,為使造粒容易進入造粒機,物料需用2% Span2O的Exxsol油做潤滑劑(每小時耗油約為20L),每臺造粒機的加入量取決于產品的規(guī)格及造粒機內的切割間隙,而且在切割刀鈍化后,其用量要增加,加入方法是用泵經儲罐打入造粒機中。
通過造粒機底部的篩子可以得到尺寸為3-6mm的膠粒,然后利用風機將其送入干燥器中。產品的干燥
采用振動式流化床結構的干燥器,對產品進行兩段干燥,在此過程中,聚丙烯酰胺由膠體變成粉劑,水含量由70%降至10%,其物料平衡如下:(每小時量)開啟風機,將研磨的膠體從造粒機送入干燥器中,干燥器內的熱氣流及振動器使膠粒很快地流態(tài)化,其振動由電機控制,熱空氣來自蒸汽加熱器,經過濾器過濾的冷空氣加熱到0℃以上,然后經氣流調節(jié)器,用風機將加熱的空氣分別吹入干燥器的一段,二段,兩段熱空氣的溫度范圍分別是100-30℃和60-90℃,蒸汽加熱器的調節(jié)閥由DCS系統(tǒng)控制,在保持每段干燥區(qū)內物料溫度恒定的情況下使空氣維持最高溫度。
啟動風機旋風分離器,把被高速氣流從流化態(tài)表面夾帶出的產品細顆粒分離出來,由輸料風機重新加入到干燥器中,同時也使干燥器內保持負壓狀態(tài),防止氨氣擴散到車間內。
流化床干燥器,對產品進行兩段干燥。每段干燥面積為8m2,一段干燥物料含水量由70%降到30%,入口物料流量為3000kg/h,入口空氣溫度為120-125℃,空氣流量為48520m3/h(20℃)。二段干燥物料含水量由30%降至10%,入口空氣溫度為83℃,空氣流量為41842m3/h(20℃)。該干燥器每小時的處理量為900-1000kg,在干燥器出口,檢查產品濕度合格后,打開干燥器門,開啟回轉振動篩將未干燥的塊狀物除去,這些塊狀物或研碎,或重新加入預切割機中。聚丙烯酰胺的篩分,研磨及包裝
把干燥后的部分水解的聚丙烯酰胺處理成干粉,將顆粒分布滿足要求的干粉包裝成為最終產品,物料平衡如下:
從振動篩分器篩出來的產品,經負壓風力輸送至旋風分離器,此負壓風力是由風機產生的,旋風分離器底部產品經旋轉閥進入雙層篩,而氣流中的細粉被袋式過濾器收集在料斗中,并通過螺桿進入側裝袋。
雙層振動篩分器把產品分成3個部分,最上層為大顆粒產品,被送進研磨器中,經研磨后送回旋風分離器中進行正常循環(huán),中層為顆粒粒徑在100-200μm之間的產品,由負壓經輸送料斗進入兩個混合料斗中,由立式螺桿攪拌后得到混合均勻的合格產品。下層是被稱為細粉的顆粒,被送入料斗并通過螺桿進入側裝袋。
在混合料斗中裝有立式螺桿,既可均勻混合產品,又能順勢填充帶式混合器,同時混合料斗與旋風分離器相連,可將料斗中的廢氣,在負壓作用下分離,底部產品經旋轉閥返同旋風分離器進行正常循環(huán),細粉被袋式過濾器收集在料斗中并經螺桿進入側裝袋。
帶式混合器配有螺旋系統(tǒng),既可攪拌產品。又可順勢將產品送入安全篩中,該混合器可裝750-1000kg的產品,并配有稱重系統(tǒng),對每次帶料操作中來自混合料斗中的產品進行稱重,并能準確混合,按預先設置的產品重量給大袋裝料,在此工序上還可加入細粉或其他添加劑來調整產品質量。
安全篩是為了除去可能存在的聚結物,經其處理后的產品便可進行裝袋。帶式混合器,裝袋機與袋式過濾器相連,由風機產生的吸力,把氣流中的細粉經過濾器收集在料斗中,并通過螺桿進入側裝袋。
產品用裝備電子稱重系統(tǒng)的半自動稱重機包裝,裝袋后的產品按50kg碼垛,后用塑料膜捆扎機捆好,從螺帶式混合器出來的產品經安全篩后由螺桿出料進大袋,大袋裝料為750kg,由螺帶式混合器減重計量。
最后被人工裝到袋架上,由包裝機封口后送去貯存。
六,聚合中的關健技術
引進法國技術時單體占整體溶液的25%,但在生產過程中經常發(fā)生膠體體積膨脹過大的現(xiàn)象,所以把配料濃度降至24%。
超高相對分子質量配方實際上存在著偷機現(xiàn)象(30%水解度)。它利用提高水解度的方法來提高相對分子質量和黏度,但企業(yè)標準上水解度要求為23%-27%。
超高相對分子質量配方中NaHCO3固體的加入實質上是提高了水解度的1%再加上Na2CO3溶液所起到的29%水解度,實際理論水解度為30%。
AZDN和V65-10均是后期引發(fā)劑。AZDN的量根據(jù)單體質量的不同,在生產過程中為250-1000mg/L,V65-10的量至少為1000mg/L,低于此值反應將不完全。
次磷酸鈉和氮三胺為鏈轉移劑,用于調整PAM的相對分子質量;
過硫酸鈉和甲醛合次硫酸鈉是一對成比例的氧化-還原劑即用量相同時反應效果最佳,而高分子中的叔丁基過氧化氫和甲醛和次硫酸鈉在表3-6中所列值的情況下反應基本上最佳,但不成比例。
銅離子在反應中的作用至關重要,在反應初期,它作為引發(fā)劑促進反應的進行,隨后又成為阻聚劑,這樣就要求銅離子的量不能多也不能少,0.25mg/L為最佳值。
表3-6 中,高相對分子質量的聚丙烯酰胺配方對比表 項目中相對分子質量超高相對分子質量配料濃度(AAM)24%進料總量(kg)24000(兩釜)丙烯酰胺溶液(kg)24000*24%/AAM%水解度(%)2529碳酸鈉溶液(kg)24000*24%/71*106*水解度%/2去離子水(kg)24000-AAM-碳酸鈉溶液NaHCO3(kg)-68.15(按1%水解度計算)pH12.40-初始溫度(℃)18-2018AZDN(mg/L)250-1000-V65-10(mg/L)-1000次磷酸鈉(mg/L)2.0左右-氮三胺(mg/L)-10左右Cu2+(mg/L)0.25過硫酸銨(mg/L)7或85叔丁基過氧化氫(mg/L)-0.5甲醛合次硫酸鈉(mg/L)7或85EDTA(mg/L)0.73二氧化硫-溶液變黏不同引發(fā)體系所對應的PAM相對分于質量的最大值
不同引發(fā)休系所對應的PAM相對分子質量的最大值見表3-7。
引發(fā)體系引入一種含功能單體的還原劑。對提高相對分子質量有很好的效果。該功能性單體具有引發(fā)和參與聚合的雙重作用,從而提高PAM聚合度。這類還原劑主要有聚合脂肪族叔胺,N-(N`N`-二甲基氨基甲基)丙烯酰胺,N-甲基丙烯酰-N`-嘧啶哌嗪等。表3-7 不同引發(fā)體系所對應的PAM相對分子質量的最大值 引發(fā)體系PAM相對分子質量()*10^6(NH4)2S2O8
15.5(NH4)2S2O8+OH()NTP14.3Ce4+脲9.1(NH4)2S2O8+NaHSO3+AZDN17.6(NH4)2S28+NH4·OH+尿素
19.4(NH4)2S2O8+NH4·OH+尿素+MP27.0


